俄罗斯突然放宽图160的出口,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但为何我国对此不感兴趣?其实原因很简单: 当前的战略轰炸机主要有两种类型:一类是如B52、轰6N、图95等使用成本较低,主要用于平时的侦察任务,战时则可在防区外发射导弹的经济型轰炸机;另一类则是如B2这样的高科技轰炸机,尽管战时也有较强的突防能力。相比之下,图160和B1B这样的轰炸机则属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型号,性能和成本上都不具优势,反而成为浪费资源的选择。 对我国而言,图160并没有太大吸引力。现如今,我们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突防,无论是高超音速导弹、亚轨道高超音速轰炸机,还是无轴泵推静音核潜艇等,这些都足以满足需求。因此,在这些技术逐步发展的同时,我国更注重的还是提升经济、加强兵员储备、发展海军空军力量以及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。 图160的维护成本较高,而它在实际作战中的作用似乎并不显著。即便是在俄乌冲突中,图160的表现也没有想象中的突出。目前,我国的轰6已经足够满足需求,结合远程巡航导弹使用,其作战效果几乎能与图160相媲美。而且,轰6不仅成本更低,机队规模也更庞大,虽然单架轰6的战斗力有限,但若出动几十架,足以给美国带来不小压力。 轰炸机的打击方式主要有三种:首先是隐身轰炸机,例如美国的B2和B21,其他国家并没有类似的技术,这也是我国急需补齐的短板;其次是防区外远程发射导弹,例如B52和轰6,这类轰炸机相对便宜,载弹量大,且飞机数量庞大,轰6作为老型号仍可使用多年;最后是超音速突防轰炸机,如B1B和图160,这类轰炸机在当前防空力量面前显得有些多余,依靠速度进行突防已经变得不现实。远程轰炸的性价比较低,且飞机制造与维护成本高,相比第二类轰炸机,显得相对不划算。